在警察體系與消防體系中,術科佔了一半的成績,不僅得先通過學科的考驗,大部分的人常常為體能測試感到頭疼,國家考試也有制定通過的標準,點進這篇文章的你,讓我來告訴你如何透過訓練,在體測上能獲取通過的門檻,並保持好體能,來通過每半年的標準測驗。
項目 | 主要能力 | 輔助能力 |
1200公尺跑 | 心肺耐力 | 下肢肌耐力 |
立定跳遠 | 爆發力 | 下肢肌力 |
單槓&舉重 | 爆發力 | 上肢肌力 |
伏地挺身&仰臥起坐 | 上肢肌力&核心 | 肌耐力 |
負重訓練 | 肌力 | 肌耐力 |
★肌力篇(以下使用RM法)
以訓練漸進性的角度來說,將其簡單的分自:身體控制-肌耐力-肌力-爆發力。
一、身體控制
以核心為出發,串連身體的中心點,建立核心的基礎格外重要。
訓練動作由易至進階,隨時調整訓練強度,才能有效地進步!
a.死蟲式:等長訓練讓核心用力的感受建立,透過同側與對側的刺激,了解身體控制。
b.仰臥捲腹:可以從死蟲式的建構下換作身體往上捲腹,就成了考試所要的仰臥起坐!
c.棒式:躺著太舒服,我們面向地板,利用肘撐棒式,透過四隻在地板,核心串連身體上下。
d.登山者:動態捲腹,強度較高,要在身體穩定狀況下,讓腳能夠自由活動踢到胸口,挑戰動態平衡。
二、肌耐力
要完成更高階的能力,必須建立好肌肉耐力,顧名思義就是肌肉持續輸出的能力,檢測裡的項目,大部分都是一段時間內的檢測,因此肌耐力可謂非常重要!
15~20RM,3組為範例
三、肌力(照片)
在建立肌耐力後,可以邁向肌肉產所出最大肌力,透過各種不同重量的刺激,使得肌力能夠成長,並能夠承受更多的負荷。
8~12RM,4組為範例
動作舉例(上肢)
a.胸肌
伏地挺身-考試項目
跪姿:可以透過跪姿方式,了解胸肌的發力,手臂的輔助,核心的參與來熟悉伏地挺身。
直膝:進入考試主題,可以將腳伸直,這時核心的參與會更多,穩定身體狀況下,穩定的速度往下拉長胸肌,雙手發力往地板推收縮胸肌,達成伏地挺身。
啞鈴臥推
地板:優點在於手肘能夠校準的定位,也可以讓肩胛骨穩定在地板上,避免上手臂太開的狀況。
板凳:練習好動作模式,讓胸肌可以拉更長,刺激的長度更多,強化肌力效果也會變佳。
槓鈴臥推:雙手拿槓鈴可能會造成肩膀的不穩定,因此透過前面啞鈴的訓練,更熟悉動作再來使用槓鈴,可謂是事半功倍,槓鈴好處是能夠堆疊更多重量,產出更多力。
b.背肌
彈力帶背肌肉:阻力不會太強,初期好夥伴,了解背肌啟動發力的感受。
cable划船:可用坐姿與站姿來訓練,重量隨時調整能夠刺激更多背肌。
啞鈴划船:俯臥姿勢,可能會考慮到大腿後側及下背與核心的穩定,因此會有些難度,啞鈴可以練習單邊操作,找到發力感受。
槓鈴划船:與臥推相似,需雙手握著槓鈴,對於肩關節的不穩定是一項考驗,因此熟悉發力可以練習雙手的槓鈴划船。
c.手臂
二頭:是背肌的輔助肌肉,拉單槓同時也會用到二頭,因此小肌群強化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三頭:伏地挺身撐起來時,手臂三頭會幫忙,所以建立三頭能力也是必須的。
手臂肌群比較小,通常訓練初期會特別容易酸,也此特別拉出來練習各動作。
動作舉例(下肢)
a.臀肌
橋式:先從無負重開始,可以練習髖關節、腿後側的動作與核心的維持。
臀推:加上槓鈴的重量,刺激較多的臀部肌群,在跳遠項目裡,往前推進也會使用到!
b.大腿肌群
深蹲:要跳遠,煞車落地要注意,深蹲是不可或缺的,訓練可以從啞鈴、壺鈴開始,從輕重量建立動作模式,最後來到槓鈴給予大重量的刺激,更好的發力穩住身體。
硬舉:腿部結構是前後包圍著的,因此硬舉可以練習儲備力量的動作,跳遠要爆發出去要練習儲備,再配合臀肌將力量送出去,這個動作是不可或缺的。
弓箭步:這項是跑步的簡化,利用前後腳之肌力一同完成,並且要協調身體控制,也必須要練它!
c.小腿肌群
舉踵:小腿推燈的能力,在1200公尺中常常使用到,可以增加自身的速度並保持肌耐力。
四、爆發力
儲備好肌力後,如何快速的啟動肌肉在短時間迅速產生最大力量的能力,尤其在短時間內迅速啟動肌肉的能力。
a.神經連結:模擬跳遠的步驟,從擺臂到儲備力量再到爆發出去,需要大腦通通知各部位活動。
b.增強式:透過跳箱,訓練發力與煞車的能力,是挑遠訓練必備的工具。
★心肺耐力篇
身體在長時間運動中,心臟、肺部和循環系統能夠有效地提供氧氣和養分給肌肉,同時有效地排除代謝廢物的能力。
一、有氧閾值
有氧閾值(Aerobic Threshold),又稱為乳酸閾值(Lactate Threshold),是指在運動中,身體開始產生乳酸的運動強度。當運動強度過有氧閾值時,身體開始傾向以無氧代謝方式供應能量,並開始積聚乳酸。
有氧閾值的測定對運動者和運動訓練的制定很重要,因為這個閾值標誌著身體由有氧代謝轉向無氧代謝的轉折點。在這個閾值以下,身體能夠有效地清除乳酸,而且能夠持久地維持運動。當運動強度超過閾值時,乳酸積聚增加,可能導致疲勞。
訓練有氧閾值的方法包括進行有節奏的有氧運動,逐漸提高運動強度,使身體能夠更有效地處理乳酸。心率監測和乳酸測定是常用的方法,以確定有氧閾值。通過有效地訓練有氧閾值,運動者可以提高他們的心肺耐力和運動表現。
★週期編排
基礎期(接觸~三個月):可以從上述提到肌耐力去著手,將次數拉高,讓肌肉耐力得到提升並建立動作基礎。
增強期(三個月~一年):肌力與爆發力這時候能夠加進來,考試中立定跳遠所需下肢爆發力,將身體串連得到更好的控制。
維持期(半年~一年):由於警消人員常常會有體測,因此要將前面兩個訓練週期延續下去,將體測目標的重量當作訓練的基準,並維持身體之訓練。
二、心肺
基礎期(接觸~三個月):先以慢跑作為開始,並且調整身體跑步時各部會的協同,讓跑步動作流暢之後,可以慢慢利用時間及距離做訓練目標。
建設期(三個月~六個月):這個階段可以加上一些衝刺、間歇等訓練,讓心肺能力能夠突破以往慢跑的閾值,可以在1200公尺到達終點的衝刺更加容易。
高效期(六個月~一年):在耐力及爆發都兼具的狀況下,可以將兩者利用配速的概念,將1200公尺切成自己合適的節奏,在標準時間內能夠完成。
以上是兩項週期所需的時間,但也會因為加入訓練的時期或是離考試的時間將近,來調整訓練週期來達到成效。預祝看到這篇文章的你,能夠順利通過體測成為警消的一份子,為社會共同努力!